不得了!这个 AI 让企业家、技术人员、投资人同台“互怼”
早人一步的IBM
在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探索领域,IBM 一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1962 年,IBM 的 AI 产品 Shoebox问世,这算是最早一批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或许你未曾听过,但在目前来看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年后的 1997 年,是科技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年份。国际象棋是一种人类社会的高智力博弈,但 IBM 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在比赛中却击败世界冠军 Gary Kasparov,震惊世人。
如今,很多人都还沉浸于探讨几年前 AlphaGo 战胜人类后的社会影响。而 IBM 再度快人一步,决定将人工智能研究推向更高阶段,他们要让人工智能机器理解更复杂的世界。
2019 年 2 月,IBM 在美国旧金山放出 AI“辩手”Project Debater,与欧洲辩论冠军哈瑞展开了一场"人机辩论赛"。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答案是 Project Debater 输了。但是,如果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将“人机对战”的结果只放在输赢上,对于 IBM 和其他所有关心 AI 技术发展的人来说,目光未免太过短浅。
意义不在输赢的人机辩论
懂技术,理解 IBM 雄心的人会看到 Project Debater 这一产品背后更深远的价值。
作为 IBM 实现的一系列人工智能里程碑中的最新成果,该产品在发布后自然引起了人们对 AI 的讨论和未来发展的畅想,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中。5 月 20 日晚,在 HBRC 年度对话 X IBM 思想之夜上,投资人、技术人、企业家等众多业内重磅嘉宾聚首,基于 Project Debater 产品问世的影响,他们以“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写商业规则?”为题进行了一场划分阵营的对话。
正方:搜狗公司CEO王小川、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林咏华、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服务咨询部认知决策服务总经理朱翊;反方: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池宇峰、IDG资本代表合伙人李骁军(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在现场对话中,正反方嘉宾你来我往,接招拆招。从最初对辩题陈述具体观点,然后讨论 Project Debater 从 AI 技术和应用领域的突破,最后双方思维更加奔放,将 AI 的讨论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气氛也愈加激烈,还有点儿“互怼”的意思。
不过,无论争论点飘多远,我们最终还是要向出发地看看。既然辩题背后的真正主角是 Project Debater,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它到底是什么?对人类究竟有何种价值和影响?
首先是 Project Debater 的决策能力。在这个充满复杂问题、海量信息和误导文化的世界,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探索,建立以事实为依据、有说服力的论点。其次,它的设计超越当前技术。辩论和论证并不只是没有预设答案的活动,“回答问题”只是提供事实信息。搜索引擎只为你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在辩论中,没有标准答案评分功能。最后,它对业务不可或缺。Project Debater 会推动人工智能向更前沿的领域进军,促进智能辩论的发展,帮助建立更合理的论点,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换句话说,Project Debater 可以是正方也可以是反方,所以它可以快速地帮助人了解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帮助人更加客观、全面地考虑问题,以作出更好的决策。
IBM 研究院 AI 技术副总裁 Aya Soffer
为了突破这一系列的挑战,IBM 研究院 AI 技术副总裁 Aya Soffer 在演讲中提到支撑 Project Debater 的三大技术能力:
数据驱动的辩论文稿的生成和表达能力。给定一个有争议的主题的简短描述,通过阅读、理解大量的语料,它能够创作出结构良好的辩论文稿,并清晰且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来,甚至还会适时地展现幽默感。这主要基于 Project Debater 背后大量的语料库,能生成 10 亿级数量的不同句子。
口语理解能力。能够识别长篇大论的连续口语中的每一个句子里隐含表达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比如 Watson 的情景助手就有该功能。
模拟人类困境。通过独特的知识图谱来模拟人类的矛盾与困境,使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提出有原则的论点。
某种程度上,以上也正是 IBM 的 Project Debater 会以辩论为切入点的缘由。不同于游戏,语言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人类思维和表达的信息,而人工智能有潜力来理解人类,帮助人类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人机辩论的重点不在于赢或输。它展示人工智能掌握人类丰富语言的能力。
即便如此,很多人可能也要质疑 AI 辩手实际上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但有此想法冒出之前,你不妨先仔细联想 1997 年深蓝击败人类后 AI 的发展趋向,这也许会纠正你的固有偏见。
实际上,AI 辩手有着广泛而又具体的应用场景。如同 AlphaGo 的本质不只是证明AI能跟人类下围棋一样,IBM 的 AI 辩手也不会局限于辩论这一类应用上。未来,Project Debater 将有潜力在全球范围内协助人类制定日常的复杂决策,这些潜在用途包括金融顾问、律师、公共事务决策、学生助手、以及企业决策者等。
以上应用中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 Project Debater 在辅助人类做决策时,能提供正/反两种观点。也就是说,AI 提供的观点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能从任意角度基于事实帮助人类发现以往可能会被人类所忽视的新启发。
况且,Project Debater 已计划逐步投入实际应用了。最近,Project Debater 会在联合国会议上以众筹公众观点的演讲(Speech by Crowd)形式应用,以类似众包的方式采集人们支持或反对争议性话题观点的论据。
引人遐想的 AI 未来
预测科技发展的未来时,有一句名言说,我们总是高估一两年的发展,却低估未来十年发生的变化。
在五位嘉宾唇枪舌战的激烈观点碰撞中,后期的高潮讨论不光远离了 Project Debater,正反双方甚至似乎忘了自己支持的观点,提到的关键词包括“辩证”、“自私的基因”、“伦理”、“哲学问题”、“人机共存”,还讨论到了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禁区”。
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宽泛的讨论全无必要,毕竟这距离 AI 目前的技术能力来说还很遥远,抑或根本不相信 AI 有一天在各方面能比肩人类,但有人不同意这一论调。
坐在台下的 Aya Soffer 坐不住了,她在台下举起反对牌,要上辩论场决定说些什么。
她强调,自己完全相信,如果去教 AI 做人类能做的事(包括情绪),它能做到,“这都是经过模拟,训练过的。”
“但我觉得它没办法变成莎士比亚。”李骁军打断道。
“它有可能‘被训练成’像莎士比亚一样厉害的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不能?”作为技术人员,Aya 对 AI 的态度看上去十分坚定。
当然,Aya 承认,从能力上说,AI 现在的确还没有办法做到,关键是机器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这一点。但无论如何,她认为,眼下应着重讨论的话题是 AI 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话锋一转,人类就从仰望 AI 星空的无限遐想中回到了具象的无数个 Project Debater 产品的探索上。